英文版
  • 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 历任领导
    • 现任领导
    • 组织机构
    • 联系我们
  • 党群工作
    • 组织机构
    • 工作动态
    • 学习专题
  • 师资队伍
    • 师资概况
    • 导师介绍
    • 教授名录
  • 学术科研
    • 学科建设
    • 科研平台
    • 中医药政策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教育
    • 研究生教育
      • 专硕基地
  • 学生工作
    • 学工团队
    • 学工动态
    • 团委工作
  • 药学博物馆
  • 药用植物园

科研进展

标题5

当前位置:首页  科研进展
科研进展

余伯阳/田蒋为团队在Advanced Materials发表基于光声探针筛选中药活性成分缓解急性肾损伤的最新研究成果

发布者:郑利敏  浏览次数:10  发布时间:2024-01-16  【print】

近日,我院余伯阳/田蒋为团队在国际权威期刊Advanced Materials(IF:29.4)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Discovering a New Drug Against Acute Kidney Injury by Using a Tailored Photoacoustic Imaging Probe”。中药学院博士后张王宁为论文第一作者,中国药科大学为论文第一通讯单位。

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KI)是一种严重的临床状况,其特征为肾功能在短时间内(数小时至数天)出现急剧衰退。AKI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感染、药物毒性、创伤等。AKI的早期发现和治疗对于预防其进展为终末期肾病至关重要。目前,血液检测是AKI的常用诊断方法。然而,血尿素氮(BUN)和血清肌酐(SCr)等指标的变化往往在肾脏功能丧失超过50%之后才会发生,因此难以实现AKI的早期诊断。

为解决这一问题,该团队研发了一种基于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取代氮杂氟硼二吡咯亚甲基的小分子光声探针(AB-DiOH)。该探针可在近红外区域对AKI早期阶段的氧化还原(ClO−/GSH)失衡展现出高灵敏度与特异性的可逆响应。在动物模型实验中,这一探针成功实现了对AKI的早期、原位、动态和可视化检测,并且其准确性得到了金标准肾脏病理切片的验证。此外,该团队还利用所开发的光声探针建立了一种“体外光谱-体内成像”的药物高通量筛选方法,从中药化学成分库中筛选对AKI具有治疗潜力的成分。研究结果显示,紫云英苷对AKI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初步研究还揭示了紫云英苷通过调控氧化应激、铁死亡与铜死亡信号通路发挥缓解AKI的作用机制。这一研究为AKI的早期检测、中药活性成分筛选与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未来,团队将进一步优化分子探针的性能和应用范围,探索紫云英苷在AKI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并期望与临床研究人员合作,推动这一技术的临床转化和应用。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基础研究计划(自然科学类)杰出青年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国家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江苏省卓越博士后计划、中国药科大学双一流建设等项目资助。

论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ma.202311397

示意图




                                                        供稿单位:中药资源系,撰写人:李纪伟


CopyRight CPU ZHONGYAOXUEYUAN [ 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院主页]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