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史沿革
生药学系始建于1936年建校之初,历史悠久、积淀深厚,我国著名生药学开拓者、药学家徐国钧院士为奠基人。生药学学科1981年被批准为全国首批博士点,2002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和江苏省重中之重学科,并于2007年以优异成绩通过评估,成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中药分析学2004年作为首批中药学二级学科设立博士和硕士培养点。2017年生药学与中药分析学教研室合并,组建生药学系,现有生药学、中药分析学学科。
二、师资队伍
生药学系学科带头人李萍教授,为天然药物活性组分与药效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杰青、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岐黄学者、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带头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本系汇聚了一支教学科研能力强、结构合理、富有创新能力的团队。现有硕士生导师20人,博士生导师15人(兼职博导4人),其中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1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4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获得江苏省教学名师奖,3人获得教育部霍英东基金会青年教师奖;已有4名教师获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资助;多名教师入选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和“333”工程第三层次人才计划。生药学团队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中医药领域唯一)、“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教育部创新团队。
三、人才培养
生药学系引领我国生药学的教学与改革。学科奠基人徐国钧院士于1960年出版我国第一本系统介绍我国中药材生产、鉴定和应用的巨著《药材学》;1987年主编出版第一本卫生部规划教材《生药学》。李萍教授于90年代率先研制《生药学》多媒体教学软件,获全国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2002年);创建生药显微鉴定多媒体互动实验室,实现了显微鉴定实验教学的飞跃;创新以质量为核心的《生药学》教学新体系,主编出版全国医药院校规划教材、十一五、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生药学》,入选2009年国家精品教材。《生药学》课程入选首批国家精品课程(2003年)、首批国家资源共享课(2015年)和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021年),教学团队先后入选江苏省优秀教学团队、首批国家课程思政教学团队。中药分析教学团队编写了国内首部《中药分析学》药学类规划教材,中药分析实验教学率先采用双语教学模式并出版了国内首部双语规划教材。2020年,刘丽芳教授负责的中药分析学MOOC在智慧树平台上线,次年入选江苏省首批线上一流课程,为2022年获智慧树网“双一流高校精品课程(专业课)”。本学科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生药学人才,其中已有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并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人、提名奖2人。
四、研究方向
方向一:中药及天然药物复杂成分解析与分析新技术、新理论与新模式研究。创建了系列中药复杂成分群普适、快速的体内外表征方法,突破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学难题,为药效物质发现及作用机制研究奠定物质基础。围绕中药基原鉴定、谱效关联分析与质量评价过程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建立了固相离子化与直接离子化技术、质谱成像技术、依赖质谱数据的机器学习模型,以及非对照品依赖的“一测多评”RCF生成算法等,形成多元质量控制模式。
方向二:中药及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群)发现。创新中药“等效成分群”新理论和关键技术体系,为基于中药特点的复杂药效成分“解码”提供方法学支撑,回答中药复杂体系中什么成分有效。
方向三:中药及天然药物整合作用模式与靶标发现研究。集成组学、化学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等多学科研究平台,发现多成分“代谢纠偏”、“时序协同”等多靶标组合新规律与新模式。同时,以活性化合物作为小分子探针,发现其作用靶标组,为适于中药特点的作用机制研究提供新思路,诠释中药复杂成分群如何起效。
方向四:基于临床代谢组学的靶标发现与中药干预研究。以大规模临床样品为基石,以组学分析为工具,发现慢病的代谢紊乱特征,解析代谢性疾病的调控网络和关键调控节点,并以此为靶标开发药物,探索“源于临床-发现靶标-回归药物”新模式。
方向五:中药及天然药物质量标准研究。以“等效成分群”为导向,广泛应用于中药质量标准提升,引领国际中药质量标准制定。起草«中国药典»中药标准80项,«美国药典»标准59项,5种中药配方颗粒标准提交«美国药典»。
方向六:中药及天然药物创新药物研发。在临床价值导向下,对中药经典名方进行系统研究,实现源于经典名方的创新中药研制;开拓“等效成分群”“活性物质组”为导向的创新中药研发新路径,获得具有良好开发前景的候选中药提取物或组合物。候选品种入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
五、科学研究
在李萍教授带领下,本学科2003年获批立项建设现代中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1年又以本学科核心力量成功申报天然药物活性组分与药效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生药学国家重点学科、现代中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然药物活性组分与药效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发展,本系承担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重大新药创制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杰出青年基金、优秀青年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3项。
六、关键技术
1、中药“等效成分群”研究关键技术 李萍团队以中医药整体观和系统生物学为指导,根据“从整体中解析部分,从部分回归整体”的研究理念,通过逆向比较“成分群”敲除前后其整体药效的变化,创建了普适性的中药复方“等效成分群”研究理论与关键技术。该研究方法得到业界认可,完成的“中药有效成分群发现与质量评价”项目获2013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作为中药学领域代表性成果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优秀成果选编(五)》。
2、构建以等效成分群为标示成分的中药质量控制体系主导中药国际质量标准研究。以“等效成分群”研究理论与方法为指引,通过构建关键质控指标优选技术、多成分定性定量分析技术、毒效成分安全阈值界定技术等方法技术体系,提升质控指标的合理性、质控方法的适宜性以及质控限度的科学性,为主导中药国际标准研究与制定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
3、基于临床代谢组学的靶标发现与中药干预研究技术基于大规模临床队列,通过代谢组学分析,寻找关键差异代谢标志物,通过构建敲除及过表达小鼠,阐明调控差异代谢物表达的上游调控蛋白的生物学功能,继而以上游调控蛋白为靶标,研发药物。
4、构建基于功能代谢组学的方法学体系,解析中药药效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
CopyRight CPU ZHONGYAOXUEYUAN [ 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院主页]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