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版
  • 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 历任领导
    • 现任领导
    • 组织机构
    • 联系我们
  • 党群工作
    • 组织机构
    • 工作动态
    • 学习专题
  • 师资队伍
    • 师资概况
    • 导师介绍
    • 教授名录
  • 学术科研
    • 学科建设
    • 科研平台
    • 中医药政策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教育
    • 研究生教育
      • 专硕基地
  • 学生工作
    • 学工团队
    • 学工动态
    • 团委工作
  • 药学博物馆
  • 药用植物园

科研进展

标题5

当前位置:首页  科研进展
科研进展

张朝凤教授团队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上发表暴露于微塑料的小鼠肺毒性评价研​究与临床常用祛痰药物乙酰半胱氨酸片的潜在保护作用的最新研究成果

发布者:郑利敏  浏览次数:1613  发布时间:2022-10-07  【print】


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院张朝凤教授团队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IF=10.753)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Investigation of pulmonary toxicity evaluation on mice exposed to polystyrene nanoplastics: The potential protective role of the antioxidant N-acetylcysteine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22; 22: 158851),博士生吴焱亮为第一作者,张朝凤教授为本文独立通讯作者,中国药科大学为本文唯一通讯单位。

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塑料颗粒由于其不易降解的性质,已成为空气污染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颗粒大小的不同,塑料颗粒可分为微尺度颗粒MPs和纳米级颗粒NP。最近研究表明,在超过三分之一的人类血液样本中发现了聚苯乙烯颗粒,这意味着塑料颗粒可能进入循环并驻留在组织和器官中。目前,关于塑料颗粒对水生生物毒理学研究较广泛,其中包括胃肠道毒性、肝毒性和神经毒性。关于塑料颗粒对哺乳动物呼吸系统毒性的研究相对较少,且缺乏良好的防治办法。因此,探究纳米塑料的肺毒性机制,提出可能的预防策略尤为迫切。

本研究采用转录组学方法研究聚苯乙烯纳米塑料对小鼠的肺毒性作用。利用GO分类和KEGG通路分析,获得了转录组中调控异常的相关信号通路,结果表明,在聚苯乙烯纳米塑料暴露后,Irg1/NF-κB/NLRP3/Caspase-1信号通路被显著激活,这为聚苯乙烯纳米塑料诱导的机体潜在风险研究提供了一种参考方向。同时,该研究还证实了临床上常用的祛痰药物N-乙酰半胱氨酸(NAC)在体内外对聚苯乙烯纳米塑料亚急性暴露的保护作用,提示NAC可能是预防或治疗微塑料肺毒性的可能候选药物。

文章链接:https://doi: 10.1016/j.scitotenv.2022.158851.



供稿单位:中药资源系          供稿人:吴焱亮


CopyRight CPU ZHONGYAOXUEYUAN [ 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院主页]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