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科概况
生药学学科始建于1936年,历史悠久、积淀深厚,我国著名生药学开拓者、药学家徐国钧院士为学科奠基人,叶三多、管光地、徐珞珊、金蓉鸾等前辈为生药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学科1981年被批准为全国首批博士点,2002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和江苏省重中之重学科,并于2007年以优异成绩通过评估,成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李萍教授自2002年起担任生药学学科带头人,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带头人。带头人李萍教授在学科建设的同时,筹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3年现代中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获批立项建设;2011年率领本学科核心力量申报天然药物活性组分与药效国家重点实验室,获科技部批准立项建设,2013年通过验收,2016年通过评估。
依托生药学国家重点学科、现代中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然药物活性组分与药效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发展,本学科汇聚形成了一支教学科研能力强、结构合理、富有创新能力的团队。学科现有硕士生导师20人,博士生导师15人(兼职博导4人),其中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1人(次)、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次);1人获得江苏省教学名师奖,3人获得教育部霍英东基金会青年教师奖;生药学团队曾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中医药领域唯一)、“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教育部创新团队。
本学科引领我国生药学的教学与改革。学科奠基人徐国钧院士于1960年出版我国第一本系统介绍我国中药材生产、鉴定和应用的巨著《药材学》,被称为近代中药研究中的“四大巨著之一;1987年主编出版第一本卫生部规划教材《生药学》。90年代后期,李萍教授率先研制《生药学》多媒体教学软件,获全国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2002年);创建生药显微鉴定多媒体互动实验室,实现了显微鉴定实验教学的飞跃;创新以质量为核心的《生药学》教学新体系,主编出版全国医药院校规划教材、十一五、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生药学》,入选2009年国家精品教材。《生药学》课程入选首批国家精品课程(2003年)、首批国家资源共享课(2015年)和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021年),教学团队先后入选江苏省优秀教学团队、首批国家课程思政教学团队。
本学科科研实力雄厚,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3项。本学科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生药学人才,其中已有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并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人、提名奖2人。
二、学科研究方向:
聚焦中药复杂体系作用原理的关键科学问题及技术瓶颈,李萍教授带领团队经过多年系统研究,创新性提出中药“等效成分群”研究理念,创建了从等效成分群“发现确证”、“整合作用机理”、到“质量标准转化”研究的方法与关键技术体系,形成了一种能诠释复方“精华”与“内涵”的新研究范式,并应用于中药大品种升级改造、质量标准制定、经典名方开发的现代研究。
方向一:中药及天然药物复杂成分解析。创建了系列中药复杂成分群普适、快速的体内外表征方法,突破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学难题,回答中药复杂体系中含有什么成分,为药效物质发现及作用机制研究奠定物质基础。
方向二:中药及天然药物有效成分(群)发现。创新了中药“等效成分群”研究思路与方法,为基于中药特点的复杂药效成分“解码”提供方法学支撑,回答中药复杂体系中什么成分有效。
方向三:中药及天然药物整合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多成分“代谢纠偏”、“时序协同”、“弱效应整合”等作用模式,为适于中药特点的作用机制研究提供新思路,诠释中药复杂成分群如何起效。
方向四:中药及天然药物质量标准研究。以“等效成分群”为导向,引领国际中药质量标准制定。起草«中国药典»中药标准80项,«美国药典»标准59项,欧洲药典标准1项,5种中药配方颗粒标准提交«美国药典»。
方向五:中药及天然药物创新药物研发。开拓“等效成分群”为导向的创新中药研发新路径,获得具有良好开发前景的候选中药/组合物,候选品种入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
CopyRight CPU ZHONGYAOXUEYUAN [ 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院主页]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