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科大学坐落于古都南京,始建于1936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药学高等学府。学校为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是一所以药学为特色的多科性、研究型大学,其中以药学、中药学学科为龙头的药学学科群建设始终保持国内领先水平。(详见学校主页www.cpu.edu.cn)
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院是我国最早开展中药和天然药物教学与研究的机构之一,其前身源于1936年国立药学专科学校建立的生药学课程,逐步发展成为南京药学院生药系、中药系。1986年筹建中的南京中药学院与南京药学院合并成立中国药科大学,设立中药学院。
近90年来,学院为国家培养了各层次中药专门人才2万余人,先后走出两院院士4人,国家杰青14人,以及一批行业领军人才,人才培养质量在全国同类院校里位居前列,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江苏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项。
学院学科门类齐全,中药学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生药学二级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现有中药学一级学科博士点,10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0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个专业学位硕士点,设有中药学博士后流动站。中药化学、中药分析学、中药生命组学获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与浦口区人民政府和江宁区人民政府合作共建附属浦口中医院、附属江宁中医院。
学院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研发出以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益气复脉冻干粉针剂、抗心律失常一类新药盐酸关附甲素、西红花总苷片、丁家宜系列化妆品为代表的一批创新药物和产品,为我国中药新药创制和美丽健康产品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
根据学院和中药学一流学科发展需求,现诚聘海内外中药学、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医学、农学、人工智能等相关学科领域的高层次人才。
一、招聘领域
中医药学科领域:中药学、中西医结合(药学、基础、临床)、中医学(与附属中医院双聘);
基础学科领域:植物学(植物生理生态学、遗传育种、植物营养、林下种植等)、动物学(动物药材、动物育种与繁育,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农学(智慧种植、动物药学、农药学)、生物学(系统生物学、生物信息学、微生物学、生物进化等)、基础医学(免疫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等)、化学(分析化学、天然产物全合成);
交叉学科领域:合成生物学、生物制造、制药装备与检测设备、皮肤健康与化妆品、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中药监管科学、食品营养与健康;
产品开发领域:创新中药、院内制剂、化妆品、保健品、食品、动物药、农药、动植物药新物种。
二、招聘岗位
1、兴药学者计划
(1)兴药顶尖科学家
引进条件:中国两院院士、发达国家院士或海内外具有同等学术水平的高层次人才。
(2)兴药杰出科学家
引进条件:在海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或企业取得副教授(或同等职称)及以上职称,能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或取得重要科技转化成果;发表系列高影响力论文,能够引领学科发展方向,具有业内公认的学术地位和学术声誉;年龄一般在50岁以下,特别优秀者以团队方式引进,年龄可适当放宽。
(3)兴药领军学者A类
引进条件:一般应在海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取得助理教授岗位或特别优秀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具备承担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的潜力,在药学及相关学科的重大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研究方面取得有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
(4)兴药领军学者B类
引进条件:一般应在海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取得助理教授岗位或特别优秀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具备承担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的潜力,在药学及相关学科的重大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研究方面取得有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
(5)兴药青创学者
引进条件:男不超过35周岁,女不超过38周岁;已形成稳定研究方向,在本学科领域取得公认的标志性成果。
2、常规师资
引进条件:海内外高水平大学博士毕业生或博士后。
3、博士后计划
(1)兴药师资博士后
学校出资与海外高校或科研机构联合培养,出站考核合格转为学校师资,指标单列。
(2)兴药企业联培博士后
学校与企业联合培养,在合作企业中作为PI完成科研合作项目,达到相应学术条件可申请转聘为学校师资或学校企业双聘。
(3)兴药科研博士后
比照教学科研人员的选拔标准招收,达到相应学术条件可申请转聘为学校师资。
博士后出站留校政策:通过学校高级职称评审,出站后可聘任为学校正式在编副教授/副研究员;取得文件规定的科研成果,出站后可申请学校特聘副研究员或讲师/助理研究员。
三、招聘待遇
经过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评审会学术评审后,纳入学校的相应层次,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充足的安家费及住房补贴、满足科研需求的科研启动经费和科研空间。
四、应聘材料
应聘者请将个人简历、学位学历证书等材料发送至邮箱cpuzhongyao@163.com,邮件及材料命名方式为:姓名+岗位类别+研究方向。
五、联系方式
联系人:刘老师
联系电话:+86-25-86185292
Email: cpuzhongyao@163.com
联系地址:南京市江宁区龙眠大道639号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院
邮编:211198
CopyRight CPU ZHONGYAOXUEYUAN [ 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院主页]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院